立足工运事业 依法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合肥市总工会

发布日期:2017-06-28   来源:合肥市总工会   阅读: 次   保护视力色:       

两年来,合肥市总工会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工作大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认真做好工会经费依法收缴、依法管理、依法使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抓创新,改革收缴模式,实现工会经费总量跨越增长

工会经费收缴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工会组织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赋予工会组织的职责。在改革过程中,合肥市总工会牢固树立依法收缴的理念,创新收缴方式,开启了工会经费收缴工作新模式。

一是做好工会经费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市总工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中“地方性非税收入等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的要求,以及省总工会、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省税务机关代收工会经费(建会筹备金)实施办法》文件精神中“明确工会经费由税务部门代收”的要求,向市委、市政府进行汇报,得到大力支持。《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的意见》中,确立工会经费代收主体为税务部门。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通过,市总工会与市地税局联合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印发《关于委托市地税机关代收全市企事业单位应拨缴工会经费的通知》。自此,合肥市工会经费改国地税共同代收为全面委托地税部门代收,并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抓规范、三年上台阶”的工作目标。今年年初,市委常委会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及在市政府与市总工会第十七次联席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宋国权,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都对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发挥地税代收工会经费优势。我市创新创建工会经费收缴新模式以来,经费收缴管理工作阔步上了一个新台阶。2016年,全年共代收工会经费1.97亿元,较上年增长146.2%,其中,地税代收1.74亿元。缴费户数由2015年的3000多户增长到2016年的18000多户,增长5倍多。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会经费拨缴基数由原来的基础工资、级别工资两项总额改为基础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津贴、生活津贴四项总额,共划拨工会经费1002.41万元,较上年增长100.4%。2017年1—5月份,全市工会经费共收缴100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4%,缴费户数持续攀升。这些数据显示了地税部门代收工会经费的优势。第一,地税部门征管覆盖面较国税广、基础较好,地方税费涵盖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代收经费时可直接利用地税部门现有资源,迅速实现“税费一体化”管理模式。第二,地税部门代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工会经费收缴范围、收缴依据是一致的,地税部门代收,可以根据企业缴纳医保信息推算出企业应缴工会经费,便于企业申报缴纳。第三,由地税部门代收工会经费缴入人民银行国库,安全、便捷、高效。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运用“税银一体化”系统,电子化缴库率达99.99%,能为工会经费收缴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企业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纳税服务大厅等多种方式申报工会经费,直接缴入国库,使企业有缴纳“皇粮国税”的感觉,便于经费的收缴。第四,地税代收工会经费手续费较低,按代收工会经费总额的5%计付,代收成本大大降低。

三是建立经费收缴工作运行机制。在工作中,市总工会从“四个机制”入手,进一步规范和细化经费收缴工作。第一,建立例会调度机制。市总工会与市地税局、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建立了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市、县两级三方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通报上一阶段情况、交流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制成会议纪要下发落实。第二,建立重点跟踪机制。我们在开发信息化管理软件中设置专门版块,对经费收缴情况进行比对、分析,运用分析结果分年度明确跟踪重点。2016年,重点将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单位,以及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作为工作的重点,梳理出2700多户缴费单位信息分发到各级工会和地税部门,实行分片包干,按月核对,督促按时足额缴纳工会经费;针对部分中央和省属驻肥单位的二级企业缴纳工会经费存在对省总工会和市总工会“两头糊”、不交或少交工会经费的现象,市总工会认真调研,并向省总汇报有关情况,由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明确部分金融单位、企业集团拨缴工会经费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52家企业的缴费渠道和缴费比例,确保经费足额收缴。2017年,重点跟踪“三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和资质以上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企业。第三,建立督查督导机制。对各县(市)区、开发区、产业工会每月工会经费缴纳情况实行督查通报,并对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会经费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与地税部门联合召开产业工会所属企业行政、工会、财务负责人座谈会,宣讲相关政策,督促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工会经费。开展大型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经费收缴工作调研以及中央和省产业工会在肥企业工会经费缴纳调研,做好不同类型企业工会经费收缴分类指导工作。第四,建立竞赛考核奖励机制。市地税局对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推行“税费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工会经费代收与税收征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市总工会把工会经费代收情况与各级工会的评先评优、劳模评选相挂钩,对未缴、少缴工会经费的单位不予参评。市总工会还与市地税局、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开展专项劳动竞赛,为工作成绩突出的代收单位和个人,授予先进集体(个人)、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等荣誉,并安排参加疗休养等活动。对工会经费代收工作突出的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抓规范,依法管理经费,确保工会经费使用安全高效

依法管理是财务工作的生命线。蛋糕做大钱多了,管理风险亦加大。我们在工作中狠抓制度建设,推进依法理财,保障了工会经费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为推动经费合理高效使用压实责任。两年来,市总工会着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按照《预算法》和《工会预算管理办法》,我们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完善预决算制度,制定了《合肥市总工会预算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由常委会审查批准预决算。各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机关各部门、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每年七、八月份,市总工会都要召开专门的预算工作会议,部署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机关各部门、各事业单位按时完成预算编制。其中,各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预算审核通过后上报市总工会备案;机关各部门、各事业单位预算由财务部汇总后分别经主席办公会、经审会审议后提请常委会审查通过,并上报省总工会。我们严格执行预算,机关各部门、各事业单位所有开支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执行,未列入年初预算的一律不予支出。如遇不可预见的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的,须经预算审查程序,通过后方能办理和执行。实行预算执行情况定期通报,督促预算执行率较低的部门、事业单位按时完成预算。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从预算执行时间、预算执行率、受益群体满意度、评价结果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系统评价,逐步探索实现支出项目化管理,确保工会经费充分发挥效用。

二是加强内控管理,确保工会经费实现依法依规使用。为确保工会经费依法依规使用,我们完善了《合肥市总工会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合肥市总工会机关财务审批管理办法》、《合肥市总工会往来账管理办法》、《合肥市总工会机关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严格控制经费开支,各类机关内部开支需按标准执行,杜绝超标准、超预算支出;严格落实财务审批制度及审批流程,日常开支需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签字才能支出,重大开支须经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方能办理;对往来款项做到定期清理、控制规模;资产管理加强审核监督,实现保值增值。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是强化审计监督,为推动各项制度措施落实保驾护航。市总工会严格遵循“凡是与工会经费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必须接受审计监督”的原则,每年明确审计的重点对象和主要领域。在审计方法上实行“上审一年,下审一级,抽审二级”。在审计内容上坚持做到“五必审”,即:对市总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每年必审;对市总直属事业单位必审;对市总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重大建设项目必审;对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必审;对工会各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必审。在审计方式上坚持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并举。在全省工会系统首家探索委托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进行第三方审计。在审计结果处理上实行“一报告三督办”,狠抓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即审计结果向主席办公会议、常委会、全委会报告。对存在较多问题的单位通过实地检查和回访方式开展审计整改督查,对拒绝、拖延、不配合整改的进行审计约谈,对整改落实不力而导致违法违规问题、屡审屡犯并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开展审计问责。通过审计监督,堵塞经费管理漏洞,完善内控机制,促进了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市总工会还积极接受上级工会财务、经审以及财政局等单位的监督检查。我市的工会经费审查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工会经审工作优秀。

三、抓服务,用好工会经费,推动工会服务能级显著提升

随着工会经费大幅增长,长期以来困扰工会发展的资源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合肥市总立足于做实做强工会服务的总基调,坚持服务职工、服务基层、服务工会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工会经费效益,努力打造合肥工会优质服务项目和品牌。

一是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省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预算投入3.18亿元(市财政出资9200万元,其余由市总工会自筹资金)开工建设新工人文化宫(建筑面积60858平方米,工期三年),进一步满足职工群众文体活动、教育培训等方面需求。投入1200万元将市职工服务(帮扶)中心搬迁至市委市政府服务窗口集中办公的合肥要素大市场,便于职工群众就近办理各项服务,进一步优化了服务职工的环境和品质。投入344.8万元,在108家企事业单位建成职工“幸福家园”、“幸福驿站”、“爱心母婴室”,为近两万名户外工作者、一线职工和哺乳期女职工提供了工间休息场所。

二是精准化提升职工获得感。2016年,市总工会使用帮扶资金1903.5万元,救助困难职工2.4万人,助学困难职工子女1285人,举办专场和周日招聘会40场,帮助3216人实现就业。为各级各类劳模发放劳模“三金”、高龄补贴、低收入补贴及开展劳模体检、疗休养、办理劳模公交卡充值和赠送爱心卡等服务,使用经费911.4万元。针对农民工群体,投入261万元开展全额资助农民工上大学、职业培训、安全生产教育等,为新入会的农民工办保险77.25万元。为满足职工各类需求,投入825万元,开展第四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评选,举办教育培训助力创业就业,实施法律援助和劳动争议调解,开展劳动竞赛并对行业性劳动竞赛给予资金支持,举办职工文化艺术节、青年职工联谊等活动。目前,市总正对“普惠制”服务进行研究探索,制定适宜合肥市工会实际情况的“普惠制”方案,真正使职工群众获得实惠。

三是收支两条线推动事业单位回归公益。长期以来,市总工会下属五家事业单位主要靠房租维持日常开支。2017年起,市总工会对各事业单位的供给方式进行改革,实行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资金统筹、全额保障、预算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将五家单位的所有收入统筹管理,支出由市总工会按各单位预算核定数及时足额拨付。彻底解决了事业单位不务正业、队伍不稳等问题,让事业单位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会中心工作中去,真正回归公益。

四是加大对基层工会经费支持力度。2016年,全市各区、开发区全部成立总工会,市总工会对区、开发区总工会实行工会经费收缴“基数+增长”分成办法,确保区、开发区总工会有钱干事业。通过一年多工会经费由地税代征工作的开展,各企事业单位对工会经费收缴和使用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体会到:依法按工资总额计提2%工会经费可以从税前扣除,是国家对工会组织和广大会员的关怀,有利于企业凝聚人心、促进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在足额上缴40%的基础上,主动为所属基层工会留成60%的工会经费。市总工会还采取项目化补助的方式,全年为各基层工会下拨各类补助资金、工作经费2885.73万元;对特殊困难企业采取直接补助,如对陷入资产困境、老板跑路、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生产自救的三晶电子,市总工会给予补助10多万元。

五是压缩市总机关各类经费开支。根据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省市有关规定,我们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等各项行政开支的管控,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预算编制时,市总工会对 “三公”经费做到只减不增,其他行政开支严格控制,从源头上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建立健全关于公务用车、招待、会议、培训等一系列制度,杜绝超标准接待等违规违纪情况发生。2016年,“三公”经费较上一年下降38.1%,更多的工会经费投入到了合肥工运事业的发展中。

-- 全国工会网站 --
-- 安徽工会网站 --
-- 工会媒体网站 --
-- 工会工作平台 --
-- 政府及部门 --
-- 友情链接 --